推广 热搜: 系统  食品  水处理  废水处理  北京  树脂  投资  环境  信息   

污泥处置路漫漫,突围路在何方?

   日期:2019-08-01     来源:中国水网    浏览:230    评论:0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95%。作为污水的副产物,污泥的处境却相对尴尬,我国污泥的无害化处置率仍然非常低。污泥处理处置行业长期存在困惑并且进展缓慢,多位专家甚至感叹,“光我们业内几个人在嚷嚷,外围总没突破。”
 伴随污水处理的深化以及环境污染治理开始进一步向“精准治理”升级,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作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过程中的短板被加速凸显出来。

百亿市场 现实骨感

据E20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城镇湿污泥产生量将攀升至5292万吨,考虑到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提高,达到60%,折合每吨湿污泥的无害化处置成本300元,污泥市场空间将达到350亿元。

百亿市场利好,但污泥处理处置的现实却很骨感。“十二五”末,我国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仅为31%-35%左右,不到“十二五”所设定的无害化处理率目标70%-80%的一半。2018年,我国城镇湿污泥产生量4646万吨,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提升至到57%左右,但距离“十三五”规划的时间节点已经到了冲刺阶段,与90%以上的目标仍相距甚远。

污泥低处理率反应了现实中污泥的困境,污泥问题以各种形式显现出来。很多污水处理企业甚至存在“白天治污水,晚上排污泥”的现象,成为了“治污企业反致污”的典型。

近几年随着中央开启环保督察,国家坚决制止跨区域偷排有毒污泥行为,以“零容忍”依法处理责任者。污泥处理甚至成为了跟各厂、企业负责人乌纱帽有密切关系的问题。然而处理的结果却是,“环境污染了,责任者处理了,污泥问题依旧。”清华大学教授王凯军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一些大的公司因为污泥问题倒闭了,很多污泥堆在厂里不敢出去,长此以往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将更加严重。”

早在2004年,污泥问题就引起业内专家的讨论,由清华大学环境系和中国水网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水业高级技术沙龙即以“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为主题,并于当时发布了“绿皮书一: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为污泥处理处置理清了管理体制以及技术路线上的认知误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后来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事业的发展。

十四年过去了,如今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讨论早已趋于尘埃落定,基本形成了四条主流技术路线。有技术、有市场、有要求,为何多年来污泥的问题仍然是个问题呢?

价费机制不明 “泥水并重”仍然艰巨

近年来政策一再强调,污泥处理处置费用应该被纳入污水处理费。今年5月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中再次强调要建立动态调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调整到位,保障污水和污泥处理运营成本并合理盈余。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的《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规划中,在污泥处理处置的投入上,国家均有明确的目标,三个“五年”规划中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投资总额达964亿。

E20研究院测算,到2020年,将达到日产13.90万吨湿污泥,按焚烧的技术路线计算成本,累计投资总额为695亿元。从数字上看,如果资金能到位将足以完成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任务。

实际投入有多少?根据住建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我污泥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110亿元,仅完成了31.7%的指标,这正好与我国“十二五”末31%-35%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相吻合。预计“十三五”末投资额达到113亿元,仍然与目标投资额相距甚远。

污泥处理处置的运行费用也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污泥处理处置运行费用占污水处理运行费用的20-30%左右,比例始终较小。

污泥本身处理成本高昂,且仍为政府付费项目,长期的“重水轻泥”,资金落实成为了一大难题。

为污泥资源化找找出路

在2018年底,E20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北控水务集团顾问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杭世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晓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向平等行业专家,组织了一场“污泥处理处置闭门会”,会上专家们一致指出,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长时间没有解决是系统设计出了问题:污泥一直被作为市政领域的“成本中心”,是环境治理的负担,国家将“无害化”当成污泥处理处置的最终目标,应该跳出市政看待污泥,除了“无害化”,还要做到“资源化”。

8月16日、17日,2019(第十一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也将“污泥资源化如何发展”作为重点议题之一。

针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话题,论坛现场,杭世珺、戴晓虎等行业权威专家将做主题分享。同时,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等行业优秀企业也将带来企业经验和思考的分享。

事实上,近年来,业内也一直在探索污泥的资源化道路,目前从污泥的处置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填埋、焚烧和农业利用。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业内逐步达成共识,鼓励污泥回归土地。

然而这条路走得并不通畅,由于污泥进入农用便成为了农业部和林业部的管辖,污泥入耕问题涉及到农业部和林业部,各部门利益的冲突。农业部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污泥不能进入土地,但提出只要是污泥生产大规模流通的商品农用肥料,都不登记受理。是否要取消“肥料登记证”,也是行业多年争论的话题。

在今年6月1月,《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时隔34年,国家第一次更新污泥入耕的标准,也是污泥领域近些年出台的为数不多的政策之一。

新标准在农用标准方面进一步明确,对于普遍关注的污泥中的重金属问题要求更加严格。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对于污泥农用标准进行了重新划定,将污泥的使用标准划分为种植食物的耕地和非种植食物的耕地。

据E20研究院《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污泥农用所采用的好氧堆肥技术项目,占比达到了15%,且有上升的趋势,新标准对于污泥进入耕地标准的明确,对污泥农用有一定推动作用。

然而,新标准出台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指出,新标准规定经过无害化处理并达标的污泥产物可进入耕地,或作为非商品化的有机肥使用,“但如果要作为商品肥料进入农资销售网络,则须取得新型肥料登记证。”

同时,虽然中央并没有明文禁止污泥入耕的条款,但是地方上对此仍有顾虑,很多地方政策仍禁止污泥制肥入耕。

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是我国目前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一块“硬骨头”,也是提质增效道路上必须要面对的障碍。不可否认的是,污泥处置市场正在不断完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监管力度的趋严、低价恶性竞争的抵制以及行业标准的逐步规范,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还会显著提高,污泥处置技术也逐渐向厌氧、好氧、干化焚烧等服务费用相对较高的高阶项目发展。

目前,从事污泥处理处置的企业数量虽已达数百家,但我国污泥处理行业市场还相对分散,随着市场的集中度增强,实力强、项目多的领军企业即将凸显。

即将于8月16日举办的上海水业热点论坛还将通过一场深度对话,讨论市政污泥、管网污泥、河道底泥等三种泥的管理模式、非单点的处理处置技术、未来去处,以及污泥入土园林绿化的产品化思考等等。届时将拟邀请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北控水务集团顾问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杭世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晓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张悦;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祥,以及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等参与话题讨论。精彩值得期待。

 
打赏
 
更多>同类新闻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