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保卫战初战告捷
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84.8%,成都摘得联合国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成都空气质量的可喜变化,正是全省“蓝天保卫战”的成果。2017年起,四川省把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列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通过两年的集中攻坚,探索出一套有效、管用的方法。2018年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1.5%;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84.8%,比2015年提高4.3个百分点。
今年四川省在“治气”上还有新举措——把川南地区的大气质量改善与成都平原地区一并纳入全省环保“一号工程”,效果已逐步显现,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19年上半年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改善幅度排名中,自贡市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7名,内江市空气质量也大幅改善。
今年1月,省政府印发四川省打赢蓝天保卫战等9个实施方案,首次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进行划分,涉及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等15个市。按要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将实行更严格的产业准入、环保标准、环境监管制度,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全力减少污染排放。
碧水保卫战明显突破
10个出川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沱江流域水质创近十年最好水平
曾经是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沱江流域,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已从“十三五”初的6.25%,大幅上升至2019年6月的81.2%,创近十年最好水平。四川省“碧水保卫战”已取得明显突破,2018年全省87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为88.5%,同比上年上升14.9个百分点,10个出川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水清岸绿的美景正加快实现。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水污染防治攸关全局。特别是以仅占全省3.5%的水资源,却支撑着全省30.8%的GDP和26.2%人口的沱江,是水污染防治的难点。
目前四川省已建立沱江流域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河长的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省政府还与流域各市签订了沱江水环境质量目标责任书。此外,全省在实施工业源达标计划、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狠抓农村面源控污等六个重点领域上发力,采取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岸上外源治理和河道内源整治、污染治理与生态补水相结合的方式,打出一套治水“组合拳”,着力保障饮用水安全,全面解决水污染突出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省几乎没有污水处理等设施。改革开放后,全省生活污水处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随意排放到达标排放的变迁。2018年,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30万吨/日,较1991年增长了97.8倍,103个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整治竣工84个。
生态环保督察全面推进
有针对性地建立“整改台账”,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全覆盖
动真碰硬,整改不走过场,是四川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的标签。
目前,四川省已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全覆盖。通过环保督察,切实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办成了一批长期想办而没有办成的环保大事、难事,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与点赞。
在环保督察过程中,四川省始终保持“钉钉子”精神,不解决问题绝不松手。同时有针对性地建立“整改台账”,确保问题整改对号入座、不留死角。截至9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梳理的89项整改任务已整改完成47项;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信访件的各类环境问题,整改完成率97.8%;省级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整改完成率96.7%;130个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率94.1%。
目前全省已启动2019年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将于9月底前完成对达州、南充、宜宾、绵阳、资阳等5个市的专项督察,11月底前完成对泸州、内江、巴中、德阳、凉山等5个市州的专项督察,明年将对其余11个市州开展专项督察,实现对21个市州的专项督察全覆盖。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四川省将以生态环保督察为契机,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中补齐环境短板,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