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河治理前(左)小中河治理后(右)
2015年底,本市对大大小小的河流、沟渠进行了全面排查,共确定了141条段、665公里黑臭水体,涉及朝阳、海淀、丰台、通州、房山、顺义、大兴、昌平8个区。“一条河流是否黑臭,主要与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氨氮4项指标相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市民对水环境的感官体验,也是确定黑臭水体的重要标准。
按照“一河一策”原则,本市制定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通过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等措施还清水体。2017年12月,本市建成区的57条黑臭水体率先完成整治,日前,非建成区的84条段河流也已通过评估验收。
凤河治理前(左)凤河治理后(右)
凉水河是南城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它曾遭受严重污染,沿河居民甚至不敢开窗通风。近年来,随着流域内的槐房再生水厂建成、小红门污水处理厂改造,凉水河流域总共拥有了10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整整翻了一倍,达到229万立方米。2018年,凉水河两岸30余个污水口全部封堵,基本实现无污水入河,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地表四类。白鹭、天鹅、野鸭等水鸟时隔多年又飞回了凉水河,城南生态水脉成了市民遛弯休闲的好去处。
凉水河清了、美了,治水的脚步却没有停下。去年,凉水河亦庄段驶入了两条洗泥船,利用底泥洗脱原位置换技术,将河底淤泥中的有机物分离出来。短短四个月时间,自旧宫至亦庄长达10公里的河道都被清洗干净,监测显示,底泥中的有机质减少了97%。“相当于给河道彻底洗个澡,从根子上掐断黑臭的源头。”该项目负责人说。
通过截污治污、清理淤泥等一系列措施,凉水河、萧太后河、温榆河、北运河等骨干河流告别了黑臭。而分布于城乡各地的支流河道,水质也在大幅提升。
岔河治理前(左)岔河治理后(右)
玉带河是通州古城的护城河,以婉约清理得名。但近年来,随着两岸人口、产业增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且周边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河水一度散发出臭味。碧水污水处理厂投用后,不但吞纳了玉带河流域的全部污水,每天还将10万立方米清澈的再生水注入河道。如今,玉带河如明镜一般倒影着两岸的建筑、树木,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处靓丽水景。借助“海绵城市”的理念,河畔还建成了占地56.7公顷的碧水公园。
“按照本市黑臭水体整治的效果评估细则,其整治效果可划分为初见成效和长制久清两个档次。”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141条段黑臭水体已摘帽,达到了“初见成效”的治水目标。今后,相关部门仍将持续进行水质监测,以防反弹,最终达到长制久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