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系统  食品  水处理  废水处理  北京  树脂  投资  环境  信息   

湖北投资1413亿元 向化工围江宣战

   日期:2021-04-09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1933    评论:0    
核心提示:  一场春雨过后,记者走进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岸线旁的424公园,目光所及之处,桃花、鸢尾竞相绽放,各类树木勾织出一片葱茏绿意,景色美不胜收。  市民林波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

  一场春雨过后,记者走进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岸线旁的424公园,目光所及之处,桃花、鸢尾竞相绽放,各类树木勾织出一片葱茏绿意,景色美不胜收。

  市民林波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大量化工企业在江边扎堆,烟囱林立,黑烟滚滚,每天都像阴天,“住了这么些年,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路都不认识几条。”

  宜昌化工产业产值一度达到近2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近三分之一,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之一。2017年以来,宜昌以雷霆之势破解“化工围江”,要求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记者从宜昌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截至今年3月底,134家沿江化工企业中,已有119家完成关改搬转任务,另有5家全速推进搬迁、10家启动搬迁。

  壮士断腕,向千亿支柱产业开刀

  四月的宜昌乍暖还寒,宜都化工园区建设现场却热火朝天。站在园区内遥望江岸,宜都市副市长龙顶泉回想起了几年前的景象:宜昌段20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上,分布着总长上千公里的化工管道,严重破坏长江生态,也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威胁。

  是忍受阵痛、绿色转型,还是继续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宜昌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作出了抉择。2017年9月,破解“化工围江”的第一枪在宜都打响——位于枝城镇的香溪化工厂,在数个直播机位的见证下启动拆除。

  “长江的‘病’有救了!”得知要在宜都市内建设精细化工园区容纳搬迁企业,龙顶泉感到振奋的同时,也不得不正视摆在面前的三道难关:时间、资金、施工。在群山之间辟出平地,涉及大量爆破项目,建设难度极高,与此同时,还要为企业提供土地置换、收储、补贴等优惠政策,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要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完成这项大工程,龙顶泉坦言“有点上火”,“建设最吃紧的时候,连续一个月每天跑去现场协调,不然心里总是不踏实。”

  挨家挨户约谈企业做思想工作、组建专班集中分析研判问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龙顶泉再度陷入焦虑:“项目建设进度一旦滞后,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算的。”

  为助力抢回延误的工期,宜昌市纪委监委派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开展专项监督,督促职能部门尽可能减少非必要的实地督查,同时简化审批环节,为产业项目建设开绿灯。该纪检监察组组长龚曼丽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建设进展喜人,首批入园企业今年上半年就会陆续实现投产。

  铁腕治污之下,长江干流水质在宜昌境内全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群众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天蓝了、空气好了,闲暇时到江边散散步,这种幸福感是前所未有的。”林波说。

  化危为机,促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在兴发集团宜昌精细化工园内的高温硅橡胶车间里,一人高的白色机械臂上下翻飞,载有数箱成品的无人驾驶叉车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负责巡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已经实现从进料到出料的全自动化,平均每分钟就能产出一箱硅橡胶。

  看到这一幕,在兴发集团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余坤感慨道:“我刚进公司时,面对的是装满化工原料的反应釜和必须靠人工控制的阀门,生产的工业磷酸一吨都卖不了几个钱,如今,不但产品更加高端、精细,生产方式也更加智能了。”

  “关改搬转”任务的推进不但守护了一江清水,也为一批化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从最开始的抵触,到等待、观望,再到主动尝试破冰,思想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变化。”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说,“最终我们认识到,走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之路才是长久之计。”

  近几年来,兴发集团拆除沿江生产装置32套,对全部环保装置进行升级扩容改造,并大力开发微电子、有机硅新材料,产业结构脱胎换骨,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陈晓清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巴掌大的玻璃瓶,里面装着在芯片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的黑磷,小小一瓶就能卖到几十万元,比黄金还要昂贵,“十几年前,我们和同行竞争比的是吨位,5年前比的是成本,现在比的则是技术。”

  “我们没有简单地一关了之,也没有搞简单的物理位移。”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介绍,经过3年的努力,宜昌精细化工占比从不到18%提升至超过36%,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四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41.9%,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守护“长江之腰”,书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水中,野生江豚时而跃出水面,时而追逐嬉戏;岸边,众多摄影爱好者一字排开,快门声络绎不绝。在葛洲坝下游的镇江阁水域,这样的画面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12年,长江宜昌江段仅监测到3头江豚,市民记忆中的“江猪子”几近销声匿迹。随着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非法码头专项整治、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作的实施,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17头江豚长期活跃在宜昌水域。

  在荆州、武汉、黄石等地,被称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的江豚数量同样逐年增多,见证着湖北全省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成效。

  近年来,地处“长江之腰”的湖北以钉钉子精神全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制,以最严立法治水、治气、治土、治江,深入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六大专项整治、十大标志性战役、十大战略性举措,沿江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链现代化步履加快。

  据了解,该省实施重大项目257个,投资1413亿元,于2022年12月31日前推进沿江1公里至15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在此过程中,湖北省纪委监委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以强有力问责倒逼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湖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至2020年底,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共计问责党员干部5347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65人,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47人,“我们将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不断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各地各部门提升思想自觉,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打赏
 
更多>同类新闻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